前言
大多数人更喜欢吃肉,因为肉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独特的香味,令人食欲大开,含丰富蛋白质,受人喜爱。
虽然人们吃牛肉、猪肉等肉类,但很少有人吃鹿肉,听说鹿肉营养丰富,但为何很少见人品尝呢?
高大上的食材
中国古代先民曾捕猎野鹿为食,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历史记载中有商纣王修建“鹿台”猎取野鹿,而《诗经》也描绘了周宣王在猎苑打猎的场景,古代还有专门养鹿供观赏和狩猎的实践,可以看出人们对鹿的猎取和利用已有悠久历史。
在古代的黄河中下游、山东、江浙等地区,因野鹿众多且猎捕容易,鹿肉一直是民间主要的兽肉之一。
历史记载中提到,古代王室常吃腌制鹿肉做成的肉酱“鹿臡”,汉代时,人们吃的鹿肉食品多种多样,包括红烧小鹿肉、叉烧鹿里脊等。
南北朝时期,人们还有许多用鹿肉制作的美食,如脯炙、羌煮、鹿头水煮等,康熙皇帝喜欢吃鹿肉,不仅自己食用,还用于祭祀和赏赐臣子,使鹿肉在当时非常流行。
康熙举办的“千叟宴”中,就有鹿尾烧鹿肉等美食,与此同时,康熙还通过赏赐东北特产如鹿肉条、榛子等,促进了南北间的文化交流。
乾隆皇帝秉承祖父康熙的风范,对于狩猎活动同样充满热情,一次木兰秋狝中,他模仿鹿鸣,引诱牝鹿靠近后迅速出击,当场喝下鹿血“不唯益壮,亦以习劳也”。
数百年前的欧洲,野生马鹿肉被视为皇室与贵族的专享美味,是红肉中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含量极高的顶级食材。
即使在现代,鹿肉依然是稀有食材,许多米其林三星餐厅将其视为比和牛更为珍贵的食材,专供富豪品尝,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能品尝到欧洲皇室贵族所享用的同款鹿肉,是社会地位、财富和品味的象征。
野生鹿如今已经成为国家保护动物,不能随意捕猎,如果想品尝鹿肉,只能选择食用一些家养的鹿,不过就算是家养的,在生活中也很少见到,有人卖鹿肉。
生长慢,繁衍低
鹿是天生多吃不长肉的动物,它们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弱,消化吸收功能不佳,因此,你很少会看到肥胖的鹿,它们的身材基本都维持在一个平均水平上。
母鹿一年只生一胎,通常只有一个小鹿,由于野性大,有些鹿会发生小产现象,这种繁殖能力不利于大规模繁殖和扩大养殖。
由于鹿肉稀缺,价格高昂,吃鹿肉的人很少,如果母鹿像老母猪那样能高产,一胎生七八只幼崽,鹿的数量必然会大幅增加,吃鹿肉的人也会更多。
饲养难度很高
鹿茸之所以昂贵,是因为无法人造,只有公鹿头上才有。杀一头鹿会造成巨大损失,损失的成本远远高于鹿肉。
养鹿的人相较于养猪养羊的人较少,市场需求也不如羊肉和猪肉那么大,一般人很少食用鹿肉,顶多为了尝鲜而吃一次。尽管鹿肉营养丰富,但价格通常偏高。
要经常食用鹿肉对一般人来说并不现实,即使有财力,养鹿的人也不愿意,鹿的饲料要细心喂养,与猪不同,猪可以吃什么都行,而鹿需要精心准备精细食物。
对许多农民来说,养鹿并不容易,麻烦且费时费力,一旦鹿生病,治疗费用不菲,且购买一头小鹿就需要数千元,养育长成一头鹿更需花费数年时间。
养鹿风险高成本大,一旦鹿死亡就会亏钱,但鹿身上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鹿茸被市场炒至数万,一头小鹿的价格也高达几千。
鹿是敏感胆小的动物,对光线和声音等因素都很敏感,时刻警惕周围环境,一旦受到声响惊动,鹿们可能会慌乱地横冲直撞,甚至相互影响引发混乱。
母鹿在受惊时容易流产或难产,带来一系列问题,它们在发情期和哺乳期更为敏感,对声音和光线的感知更加强烈,需要额外小心照顾。
鹿是挺傲娇的动物,对生活环境要求很高,稍有不满就可能选择不进食不饮水,导致自己饿死。要特别慎重照顾它们,确保环境符合它们的要求。
我国现有的驯养鹿后代大多源自四五十年代的驯化过程,因此这些鹿的野性相对较高,若在圈养环境下,会面临更多问题和疾病挑战,给圈养鹿带来了困难。
由于鹿身上宝贵之处不可替代,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后,鹿的养殖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尽管不太可能达到牛羊的养殖规模,但一头几万元的梅花鹿因其独特特点,许多人只能远远观望。
鹿肉远没有鹿的价格高
鹿茸和鹿肉都是鹿科动物的产品,富含营养且有保健作用,然而,市场上鹿茸比鹿肉更受欢迎,到底鹿茸和鹿肉哪个更重要呢?
鹿茸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被认为具有补肾壮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等功效,对滋阴补阳、益精血、强筋骨、健脑益智都有益处,此外,鹿茸还被认为能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等。
鹿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0%,比牛肉、猪肉还要高。
鹿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脂肪含量较低,有助于降低血脂,并且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
尽管鹿茸和鹿肉均来自鹿科动物,但它们在功效和营养价值方面存在差异,鹿茸主要以补肾壮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为主要功效,而鹿肉在营养价值方面功效较弱,总体而言,鹿肉营养价值更高,但其功效相对一般,因此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
鹿肉历史悠久,古籍电视常见,甚至《本草纲目》都留下记载,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其口感鲜甜,鹿活动量大,质感自然更胜一筹,成为众多人心中美味的首选。
但鹿肉并非传说中的香甜美味,事实上口感较为粗糙,带有浓烈的草腥味,很多人是不适应这个味道的。
即使买来鹿肉,也需要耐心炖煮并待其冷却,否则腥味难消,考验食客耐心,尤其对于习惯于牛羊肉的人来说可能难以下咽。
吃鹿肉后可能导致燥热感、甚至流鼻血,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因此食用鹿肉需谨慎对待,最好避免食用以免引发身体不适。
除了鹿茸,鹿角、鹿胎、鹿皮等部位也被广泛用于药材,在养殖场中,这些部分会被售给药材商,其他部分也会被当作药材出售,体现了鹿资源的多元利用价值,只有一些年老或者因为意外死去的一些鹿才会被做成食材。
结语
虽然鹿肉目前在我国尚未成为主流肉类,但其前景却是非常光明的,通过杂交和基因改良,未来的鹿肉可能会变得更细,异味会逐渐减轻。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鹿肉真的会走上我们的主流餐桌,成为更多人喜爱的美食选择。
相关文章:
清蒸甲鱼的做法家常(分享四道家常蒸菜)02-03
广东白切鸡的做法全过程,过年的一道硬菜02-03
红烧牛肉正宗家常做法技巧(做红烧牛肉,只放生抽就错了)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