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家被“8小时睡眠论”欺骗了?年龄65岁后,最佳睡眠时间公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0:59:00    

在漫漫人生长河里,约有三分之一的时光,我们是在睡眠的怀抱中度过的。睡眠,就如同每日必做的 “身体保养功课”,是不可或缺的生理活动。要是没法保证充足睡眠,身体这台精密 “仪器” 就容易亮起 “红灯”,出现各种异常状况,这在老年人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人一旦步入中年,生活里便悄然发生诸多变化。就拿睡眠来说,年轻人常常是被繁忙事务缠身,满心渴望睡个好觉,却抽不出时间;而中老年人呢,恰恰相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满心盼着进入梦乡,可就是难以入眠。他们的睡眠状态常常走向两个极端:一部分人早早爬上床,天还没亮就早早醒来,开启新一天;另一部分人睡眠时间短得可怜,失眠成了家常便饭,严重些的,凌晨两三点还瞪着眼睛望着天花板,到了早上六七点又早早清醒,一整天都没精打采。这睡眠的难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咱们接着往下瞧。

“8 小时睡眠论”,是真理还是陷阱?

长久以来,在大众认知里,每天雷打不动睡足 8 小时,似乎就是维持身体健康、活力满满的 “黄金标准”。不少人按照这个标准,给自己的睡眠设下 “硬指标”,要是哪天没睡够,心里就直发慌。可现实真是如此吗?其实,许多专家站出来发声,直言这个所谓的 “8 小时睡眠论”,在现代科学对睡眠的深入研究下,渐渐露出了 “破绽”,更像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误区。

咱们先得明白,睡眠可不是简单的闭眼休息,它有着至关重要的使命 —— 恢复和修复我们的身体。当我们进入梦乡,身体内部就像开启了一场忙碌的 “自我修复工程”。大脑忙着巩固记忆,把白天学到的新知识、经历的新事情,有条不紊地 “归档存储”;身体各个器官也没闲着,忙着清理代谢产生的废物,让身体保持 “清爽”;同时,激素水平也在睡眠中悄悄调整,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

但要知道,人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和规律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天生就是 “晨型人”,一到晚上八九点,就眼皮打架,困意袭来,早早爬上床,第二天清晨,在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时,便能精神抖擞地醒来,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而有的人则是典型的 “夜型人”,夜幕降临后,反而精神焕发,工作效率极高,常常熬到深夜一两点才入睡,第二天上午睡个懒觉,同样能保持良好状态。你瞧,这两类人睡眠时间可能相差好几个小时,可只要他们睡醒后感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那睡眠质量就没啥问题。由此可见,单纯用睡眠时间长短来评判睡眠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

睡眠质量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睡眠的连续性至关重要,一整晚能安安稳稳、不被打断地睡过去,和夜里频繁醒来,那感觉可大不一样;睡眠时间和睡眠周期的规律性也不容忽视,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起床,身体生物钟适应了这个节奏,睡眠自然更安稳;还有打鼾和呼吸问题,呼噜声震天响,或者睡眠中出现呼吸暂停,都会干扰睡眠;甚至情绪和饮食也会在其中 “插上一脚”,睡前情绪激动,或者吃了一顿油腻、辛辣的大餐,都可能让你在床上辗转反侧。所以啊,就算一个人睡眠时间不足 8 小时,可要是睡眠质量杠杠的,身体也能保持健康活力。

再看看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工作压力如影随形。很多人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家务,留给睡眠的时间被一再压缩,根本凑不够 8 小时。在这种情况下,还死死揪着 “8 小时睡眠论” 不放,只会徒增焦虑,压力一大,睡眠质量更是雪上加霜。专家们一致认为,“8 小时睡眠论” 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咱们得抛开这个固定思维,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睡眠需求和规律,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同时多留意那些影响睡眠质量的 “小细节”,才能拥有高质量睡眠。毕竟,睡眠这事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睡眠不足,身体要 “抗议”

睡眠不足,就像一颗悄然埋下的 “健康炸弹”,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可不容小觑。首当其冲的,便是大脑功能。你瞧,那些熬夜加班、睡眠不足的人,第二天往往无精打采,脑袋昏昏沉沉,工作学习时注意力像断了线的风筝,怎么都集中不起来。这是因为睡眠不足会干扰大脑的认知、学习、记忆以及情绪调节等关键功能。前一晚熬夜,第二天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脑子就像 “生锈的齿轮”,运转迟缓,记忆力也跟着 “掉线”,刚看过的资料、学过的知识,怎么都想不起来,工作学习效率直线下降。长此以往,还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和衰老进程,给心理健康也带来隐患。

睡眠不足对心血管系统也十分 “不友好”。长期睡眠不足,身体就像一直处于 “应激状态”,血压开始不听话地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为了维持身体运转,心脏只能更加卖力地工作。日积月累,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大幅增加。想象一下,心脏如同身体的 “发动机”,长期在睡眠不足的恶劣 “环境” 下工作,怎么能不出问题呢?它可能会出现各种 “故障”,威胁我们的生命健康。

免疫系统在睡眠不足时,也会 “战斗力下降”。身体的免疫细胞像是一支守护健康的 “军队”,而睡眠就是它们的 “充电站”。睡眠不足,这些免疫细胞得不到充分休息和补充,战斗力大打折扣,人就容易被各种病菌 “乘虚而入”,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更是频繁找上门,身体三天两头闹毛病,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

睡眠不足还会和我们的体重 “过不去”。它会打乱身体的激素平衡,尤其是和食欲调节相关的激素。让人莫名其妙地食欲大增,对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毫无抵抗力,肚子像个无底洞,怎么都填不饱。结果就是,摄入的热量远远超过身体消耗,体重不知不觉就蹭蹭往上涨,肥胖问题随之而来,各种因肥胖引发的健康隐患也接踵而至。

睡眠不足对荷尔蒙分泌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以胰岛素为例,它是调节血糖的 “关键角色”。睡眠不足时,胰岛素分泌不足,身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长期如此,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血糖不稳定,身体各个器官都可能受到影响,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还有我们的皮肤,也会因睡眠不足 “叫苦不迭”。你看那些长期熬夜、睡眠不足的人,皮肤暗沉无光,像蒙了一层灰,黑眼圈、眼袋更是像两个 “大括号”,挂在眼睛下方,皮肤还变得干燥粗糙,瘙痒难耐。这是因为睡眠不足会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皮肤无法在夜间得到充分修复和滋养,自然就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和弹性。

65 岁后,睡眠的 “最佳密码”

对于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一般情况下,每天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较为适宜。不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睡眠需求也会因健康状况、生活方式、遗传基因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在这个年龄段,很多老人都被睡眠问题所困扰。失眠成了 “常客”,躺在床上,脑子却像放电影一样,各种念头转个不停,怎么都睡不着;夜里频繁醒来,稍微有点动静就被惊醒,之后便难以再次入睡;睡眠不足更是家常便饭,第二天一整天都疲惫不堪,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也变得不稳定,一会儿烦躁,一会儿低落。

为了让老人们能拥有良好的睡眠,保持健康的睡眠习惯至关重要。睡前得远离不良习惯,像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吞云吐雾地吸烟等,这些都会干扰睡眠。晚餐要适量,别吃太油腻、太辛辣,也别吃得太晚,给肠胃留出足够的消化时间。饮酒虽能让人暂时产生困意,但会干扰睡眠周期,影响睡眠质量,睡前还是滴酒不沾为好。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也会刺激神经系统,让人难以入睡,老烟民们睡前尽量克制一下烟瘾。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也很关键。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起床,让身体生物钟形成固定 “节奏”。哪怕周末,也别轻易打破这个规律,随意睡懒觉或者熬夜。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同样不可或缺,卧室要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选一张舒适的床垫和枕头,都能为优质睡眠加分。另外,日间打盹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 30 分钟以内,要是白天睡太多,晚上自然就难以入睡了。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发表在《Sleep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老年人睡眠时间过长,超过 9 小时,或者过短,少于 6 小时,都和认知功能下降存在关联。这就提醒老人们,睡眠时间得把控在适度范围内,不长不短,才能更好地守护身体健康和大脑功能。

相关文章:

“周五下班来中国”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带动入境04-15

运动效果不佳?运动前后这些事你可能忽略了!丨科学减重一起来04-14

大家被“8小时睡眠论”欺骗了?年龄65岁后,最佳睡眠时间公布04-14

重庆这一新高铁站传来好消息!04-10

几点睡觉算熬夜?研究发现:不是11点也不是12点04-10

马克龙:法国可能在6月承认巴勒斯坦国04-10

梅德韦杰夫:俄罗斯未来几十年都不会削减核武器04-08

清明假期后 这些地方将热得如同常年6月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