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解密“空中花园”,北京东六环的华丽转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8:46:00    

北京城市副中心正上演一场新的“空间塑造”——东六环高速路即将华丽转身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高线公园!这条长约14公里、宽约300-500米、用地面积约545公顷,纵贯南北的“空中花园”不仅保留原有路基记忆,更将大幅提升区域绿化覆盖率,串联200余处公共活动场地,打造未来城市活力新地标。

六环高线公园效果图

一、为什么选择"空中花园"?

揭秘城市规划的三大智慧

1、破解“城市割裂”困局

随着行政办公区迁入带动城市副中心六环路以东区域发展,区域规划整体性逐步显现,六环路两侧城区的交往和流动日益加强。然而,现况东六环路以高填方路基与高架桥形式(局部高达11米)构成一道空间屏障,结合两侧防护绿带形成物理阻隔,对区域协同发展形成多重制约。

东六环路入地前城市问题

功能层面,道路割裂效应导致两侧产业、服务设施难以形成联动协同发展;交通层面,连续高架结构阻断多条东西向道路,衍生出“断头路”现象,导致交通体系不完善,交通拥堵问题频发;环境层面,六环路两侧绿地作为城市“边缘地带”,不可避免地用作堆土堆物、交通市政、停车等临时设施用地,整体较为杂乱,同时噪音和空气污染问题也对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2、重构公共空间价值

六环高线公园的建设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将东六环路入地改造,扭转负面空间为积极空间,将原有道路及绿地改造为一条14公里长的线性公共空间,串联缝合两侧的重点功能区,使其面向六环公共空间协同一体化发展,打通东西向的交通连接,同时串联两侧城市绿廊,形成绿色空间体系。

六环高线公园规划图

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六环高线公园的建设也是通过公共空间营造实现城市激活的典范。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项目,城市管理者愿意花这么大的代价将六环路入地,体现了其“人民城市”的核心价值观。改善了功能、交通和环境,满足市民需求、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活力功能和休闲空间,真正实现了公共空间的城市激活。

3、引领绿色发展革命

六环高线公园不是简单的公园绿地,而是一个具有高度功能混合、丰富活力支撑、两侧关联发展的城市复合区域,从策划运营角度对城市业态和环境品质进行综合提升,形成公共空间的深度交融模式。

六环高线公园通过功能植入和一体化建设运营,激活两侧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土地增值,全面提升副中心整体城市区域的综合价值,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整体提升经济效益;通过公共服务设施补充和活力场所营造,植入绿色生活方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整体提升社会效益;通过割裂缝合、景观修复和场景构建,营造花园城市示范,整体提升生态效益。

二、从纽约到北京:

高线公园的全球对话与本土创新

线性空间激活是城市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既有宏观层面的共性特点,又因城市和地域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六环高线公园的空间特征具备独特性,其在尺度上和空间特性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其有着更为复杂的时空条件,承载着更为综合的城市梦想。

1、来自纽约高线公园的启示

纽约高线公园位于曼哈顿中城,长约2.4公里,高架铁道在地面高度约5.5-9.1m,宽度约4-18米。其前身为铁路货运专用线,1980年废弃,2003年启动景观改造方案征集,2009-2014年逐步开放。作为货运线路,与两侧建筑距离较近,甚至有穿楼而过的情况;废弃后,更多建筑贴近建设,形成高线与建筑结合的空间本底。

纽约高线公园

因此,纽约高线公园的空间形态更趋近于线状,整体空间尺度较小,与两侧建筑或功能空间的直接连通关系较多,从人的使用角度来说相对便捷,可以给人提供户外休憩、娱乐乃至文化属性的公共场所,形成特色景观平台,串联和激活两侧建筑;同时从城市经营角度,纽约高线公园也是一个公共空间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高线公园的建成,对于两侧城市功能的激活、地价、税收及就业岗位的提升等足可以弥补保留高线空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仅为市民提供更多户外休闲空间,更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利益。

但是,空间尺度的局限决定了纽约高线公园与周边的附属特性,其独立性较弱,空间和功能的复合性较差,与建筑耦合有限,功能相对简单,以绿化空间和线性的慢行空间为主。除了最基本的游览休憩功能外,其他常规类的活动空间较少。

2、北京六环高线公园本土化设计

相对于纽约高线公园小尺度的“线性”特征,六环高线公园则明显呈现“带状”特征。其中,利用六环路基及桥梁改造和连通,形成7.5公里的南北主慢行通道“四道系统”全线贯通,其中包括漫步道+游览车道(6米)、跑步道(3米)、骑行道(4米),其中骑行道布局于东侧较静谧环境,漫步道布局于西侧较活泼区域,跑步道则居中布置,其中骑行道与含章园小区至行政办公区自行车专用道等慢行系统连片成网。在此基础上,各区段完善落实次级园路,与城市道路系统高效衔接。

六环高线公园“四道系统”

同时,遗留路基形成的高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两侧绿地则形成了更广阔的空间本底。通过与国际和国内较为典型的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带的案例进行对比,六环高线公园在长度、宽度和面积上均为世界之最,因此,六环高线公园是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公共空间带,而不是哪个功能空间的附属,这也决定了其不是简单的公园绿地,而是一个多元功能和要素复合的空间,作为创新发展轴的核心地带,应突出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在空间、功能、技术、景观、实施等多个维度上体现创新发展的示范意义。

三、绿色发展:

揭秘空中花园的生态密码

六环高线公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绿色空间体系、生态本底营造、资源利旧更新等多方面的措施,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鱼骨状渗透出绿色空间体系

由六环空间向外拓展,依托相邻组团空间廊道及东西向道路,打造若干条直达六环高线公园的鱼骨状城市活力廊道,通过一体化设计与周边景观和城市生活融为一体,形成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体系。

2、绿化覆盖率大幅度提升

六环高线公园构筑生态本底,将区域绿化覆盖率从50%提升至80%,大幅增加了城市绿量。公园内规划了乔木、灌木、草坪等多层次绿化体系,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空间。

在此基础上,公园构筑栖息地网络,塑造1条南北向区域生物迁徙廊道、结合北运河、运潮减河和萧太后河的3条东西向区域生物迁徙廊道,结合含章园、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张家湾古镇等两侧绿地,共筑4大典型生物栖息地。

六环高线公园栖息地网络

在景观营造层面,整体考虑现状种植、新老融合,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策略,对区段景观融合相应主题特征并打造分段景观大道,共同营造季相分明的植物生态景观。充分保留现状绿化资源,精准提升,因地制宜营造多种生境。

3、资源实现利旧更新

六环高线公园在长约9.2公里的入地改造段中,将约6.1公里的剩余原路基灵活改造为绿化种植、硬质铺装、活力设施或延续场地记忆肌理的建筑物等。一方面,保留场地特色和记忆,进行充分的景观化改造和结合,避免简单拆除。另一方面,运用大地景观、覆土连通、管道设施、建筑嵌套等景观设计手法进行消解缝合,结合市政道路、桥下滨水空间等,加强东西向连通,从空间层面实现织补缝合。

4、打造零碳示范区

六环高线公园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充分发挥非建设空间地热能潜力及本地生态绿地碳汇资源,积极发展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合理配置蓄能设施,实现区域内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热,强化能源的精细管控与智慧应用,建设多能融合综合能源系统,力争打造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四、200+活动场地!

全龄友好空间这样炼成

在六环高线公园内植入200余处公共活动场地是一个较大的创新和突破,该措施突破了传统公园绿地单一绿化的模式,以策划运营为抓手,以人的多元需求为导向,加强绿色空间的复合利用,建立全龄友好、四季覆盖、兼顾昼夜的活力体系,活动场地比例约15-20%,活力密度(300米服务半径)达到100%。

六环高线公园活力功能节点

1、“人本需求、全龄友好”

六环高线公园中的活动场地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本需求、全龄友好”的理念,旨在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市民提供包容性极强的公共空间。

公园内规划了多样化的活动区域,儿童区域配备了色彩鲜艳的游乐设施和柔软的铺装材料,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与快乐;青年活动区设置了篮球场、滑板公园等活力空间,满足年轻人对运动与社交的需求;而老年人则可以在静谧的休憩区、健身步道和健身公园中找到适合的活动方式。

此外,无障碍设计贯穿整个公园,确保行动不便者也能轻松享受公共空间。六环高线公园通过细致入微的设计,真正实现了“全龄共享、人本关怀”的目标,成为一座连接社区、温暖人心的城市绿洲。

2、植入公服,补足短板

针对城市副中心对于体育设施的短板和需求,六环高线公园利用自身空间和区位便捷优势,加强体育场地与园林绿化融合,以“便捷服务、种类多元、集中成势”为原则,分别在北、中、南植入了3个集中体育公园共100余处各类体育场地,通过均衡布局全面补足市民对运动健身的需求。

六环高线公园各类体育场地

这些场地涵盖了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传统运动设施,同时也引入了滑板公园、攀岩墙、极限运动区等新兴潮流项目,以及健身场地、儿童拓展场地等。通过科学布局与多元化设施,六环高线公园不仅填补了城市体育设施的空白,更成为一座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全民健身的绿色运动乐园。

3、策划引领,场景构建

六环高线公园在满足市民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契合产业运营策划和场景构建,利用空间本底,加强公共空间运营引导,丰富各类主题活动,形成四季覆盖、兼顾昼夜的活动场所。如春季花海市集、夏季露天音乐会、秋季马拉松等运动赛事和冬季灯光节等;日间进行各类活动,夜间进行露天剧场、灯光秀、夜游等活动,确保全年无间断地为市民带来新鲜体验,真正打造全时活力的场所。

六环高线公园主题区域划分

五、未来已来:

智慧科技如何点亮空中走廊

六环高线公园为未来发展留足弹性,充分预留了二次设计、迭代升级的空间,其中对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前沿科技和产品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1、智慧公园本底营造

六环高线公园搭建智慧管控、智慧服务、智慧保育等多重体系,提升智慧场景及文化感知体验。

在公园绿地、市政设施、智能交通、智能驿站、气象环境、能源等场景,统筹规划、合理部署智能感知终端,建设统一的“数字底座”;统一客流大数据分析智慧管控,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社区、商业、文化旅游等全链综合服务体系,以科技场景驱动技术与便民服务深度融合;支撑集数据、管理、服务、运营、应急指挥“五位一体”的园区管理服务运营指挥平台。

六环高线公园智慧系统

2、前沿科技空间预留

六环高线公园中设置了6米宽的漫步道+游览车道,不仅满足慢行需求,同时是考虑未来承接无人驾驶示范展示等需求而设置的独特空间,可植入前沿科技的智能游览车,结合智能设施,形成智慧示范。

此外,在四道系统南北端点处,结合建筑植入科技展示和体验功能,如华为、大疆、小米、宇树科技等前沿科技创新品牌,可在此建设互动和体验展厅,兼顾宣传功能,形成特色门户区域。

当空间割裂转化为活力纽带,北京六环高线公园不仅重塑着城市肌理,更勾勒出未来生活的理想图景。这里将不再只是交通要道,而是承载着市民欢笑、生态呼吸、科技脉动的“空中花园”。

本文作者:

恽爽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

北京城市副中心分院、河北雄安分院院长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印迹inBeijing

流程编辑:U022

相关文章:

让比赛更燃、让城市更靓——体育展示如何让赛事“出圈”04-16

国家统计局: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阶段 成长空间巨大04-16

深观察|文旅宣传有“梗”还要有“料”04-16

法治日报:城市治理不能“随意改色”04-16

解密“空中花园”,北京东六环的华丽转身04-15

建设更智慧的城市,普陀这家企业正在探索……04-15

因地制宜发展轨道交通04-14

恢复开放!三明市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含博物馆、遗址区)恢复对外开放的公告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