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加速推进的关键节点,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犹如源头活水,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各地需积极完善乡村人才引进、使用、培养机制,让各类人才在乡村的广阔天地中大展身手,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人才引进,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需广开渠道,引来归雁、金凤与潜龙。乡村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将人才视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一方面,深入梳理本地乡贤、返乡大学生等各类人才白名单,这些人才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了解乡村的风土人情和发展需求。通过政策扶持、情感召唤等方式,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带着技术、创意和资金返乡下乡,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另一方面,积极运用项目引才、招商引才等多元化手段,高效引进乡村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此外,选拔当地有能力、有想法、愿意干事的人才同样不容忽视。他们扎根乡村,熟悉乡村实际情况,是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这些能力突出的人才,要建立定期走访机制,及时了解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鼓励和帮助,让他们在乡村的广阔天地中大展拳脚。
人才使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需合理配置,让各类人才各展其长。“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竖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乡村振兴这一伟大事业,犹如一幅宏大的画卷,需要各类人才共同描绘。在人才使用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岗位,扬长避短,实现人尽其才、交错配置、因人制宜。根据不同人才的特长领域与乡村发展的具体需要相结合,制定科学完善的用人制度。同时,要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参天大树的种子在合适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鼓励人才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激发人才的强大内生动力,使他们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人才培育,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需立足本土,培育出“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的人才。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重点在于培养本土化人才。要聚焦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短板,针对性地建设乡村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培训内容不能脱离乡村实际,而应紧密结合乡村特色产业和农民的实际需求,避免出现人才“水土不服”的情况。通过开展实地教学、现场指导等方式,让人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在深耕乡村产业的过程中磨练人才的意志,引导他们投身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鼓励人才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构建“知民心,晓民盼,解民愁”的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懂乡村、爱乡村、愿意为乡村奉献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作者/陈添亮)
相关文章:
引用育才并举 赋能乡村振兴04-29
旧金山摄影师联盟举办摄影展04-29
哪些人不适合长跑?能长跑就能跑马拉松吗?04-28
数智赋能新时代 全民阅读启新程——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综述04-26
学习进行时|感受阅读的力量04-25
潮评丨警惕AI织就的“情感茧房”04-24
中国古诗和人民海军太搭了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