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山风轻拂,春色正浓。走进白河县仓上镇石关村林下鸡云养殖基地,粉红的木瓜花娇艳盛开,一座座银灰色彩钢鸡棚在林荫间若隐若现,“咯咯——”的鸡鸣声此起彼伏,一唱百和,给春天的山野增添了无限生机。
正是开笼“放山”时间,如潮的鸡群从一个个鸡舍决堤般涌出来,在木瓜林下追逐嬉戏。饲养员熟练地驾驶轨道车在木瓜林里穿梭,边走边给鸡投撒饲料,惹得鸡群一窝蜂地飞奔争抢。据养鸡师傅秦武新介绍,基地用钢丝网隔成两个放养区,共有30个鸡棚。山上一梁二坡有一千多亩木瓜和杂木林,四周都扎了拦网装有监控,管理起来很省心,特别是现在又有了轨道车,投喂饲料和清运鸡粪更方便省力。
“我有13个鸡棚,一年养两茬,按1万只算,每只鸡赚10元,就能卖上十万元!”秦武新说。
石关村的木瓜鸡是乡贤能人秦维勇返乡创建的特色产业品牌。跑山鸡生长在广阔的山林里,以玉米虫草为饲料,到了木瓜成熟季节,树上果满枝,树下鸡成群,吸引了一波波游人前来体验抓鸡乐趣和游玩观赏。跑山鸡运动量大,抗病能力强,肉质鲜美,不仅在北京等城市赢得了市场,上了京东货架,还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型农旅产业。
去年,仓上镇通过采取“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养殖户”的合作模式,林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4个山林资源条件好的村养殖林下鸡达10万余只,形成了石关、农庄、天宝和槐坪连片林下产业带。各养殖实体还在政府组织协调下结成产业联盟,通过联盟“分养代收”和直播带货,畅通了销售渠道,使林下鸡“飞”向都市人的餐桌。林下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的同时,更壮大了集体经济家底。
靠山吃山,因地制宜。各村根据自身优势“量身”定位,宜种则种宜养则养,不拘一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雏形。红花村的明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杉树林套种黄精,去年秋天,公司开挖了35亩黄精,产值近20万元,单株最大黄精根茎达到4公斤,被外地一药商以2000元买走作为展品。好效益是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公司的黄精种植规模也从200亩翻种扩大到500亩。
生态是根本,产业促振兴。近年来,仓上镇紧扣“绿色发展”脉络,在管好护好山林资源的同时,引导支持市场主体、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产业,林下经济逐步形成“百花齐放”之势。除了林下鸡、中药材,天宝村的林下天麻、农庄村的林下魔芋、槐坪村的林下养蜂、东庄村的林下散养黑猪……“一村一品一业”各具优势特色,并已逐步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活力。
编辑:辜希静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稳进”双轮驱动 “智造”产业强市新图景——济源示范区以创新链链动产业链,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04-16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 同比增长5.4%04-16
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烟台产业园把推介会开到北京04-16
我国广告产业收入首次突破1.5万亿元04-15
海南: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