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田静 澳门报道
为期三天的清明假期落下帷幕,粤港澳大湾区各地陆续发布清明假期旅游“成绩单”。4月4日至4月6日,踏青赏花、跨境探亲及祭祖寻根等多重需求叠加,使得今年清明假期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文旅消费模式主题更为突出。
有受访专家表示,今年清明假期,大湾区文旅市场呈现出“短周期、轻量化、在地化”的显著特征,返乡祭祖与休闲出游的“双向奔赴” 特点在大湾区表现得尤为突出。短假期和春时节,让“微度假”和“赏花经济”等新兴旅游模式在这个清明假期涌现。
短周期轻量化趋势凸显
清明时节,正是踏青的好时光,繁花似锦的肇庆景区,迎来客流小高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赏花。
据统计,清明假期三天,肇庆星湖景区共接待游客17.5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5.6%。鼎湖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7.5万人次,同比增长了53.2%。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这个清明假期,江门市以花为引、以果为媒,用“赏花+摘果”的双重视觉盛宴,解锁了乡村旅游的流量密码。
在江门台山市四九镇东冠村的瑷露德玛芦荟庄园入口处的停车场,停满了广州、深圳、湛江、佛山、茂名、江门等地车牌的小轿车,游客们迫不及待地走进芦荟田里赏花、拍照。
台山瑷露德玛芦荟庄园相关负责人黄凤钧表示,此时芦荟花正处于盛放期,清明假期期间吸引了超2,000人次前来游玩,其中不乏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客人,以及返乡祭祖的华侨。自去年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以来,来自香港、澳门、深圳的游客明显增多了。
今年清明假期,“堵山”成为热门话题。惠州西湖、罗浮山景区热度大涨,带动周边踏青游升温,市区各大公园同样游人如织。
“清明假期,我带着家人爬了罗浮山和高榜山,在山上都出现了人挤人的情况!”假期期间,在惠州爬山的游客张女士表示。
广东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朱冰尧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清明假期大湾区整体文旅消费模式主题突出,相对于五一、国庆假期没有确定主题,出行类型丰富,清明节作为传统祭祖探亲主题,出行具有一定目的性,因此围绕返乡出行的主题比较突出。此外,清明节恰逢春暖花开之际,正是赏花踏青好时节,这一假期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游玩趋势也较为明显。
“今年清明假期,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消费呈现短周期、轻量化、在地化的显著特征。”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由于假期仅为三天,与“五一”、国庆相比,游客更偏好1至2天的短途旅程,高频次、碎片化成为主流。例如,清明假期自然景区如肇庆鼎湖山、文化街区如广州永庆坊、乡村生态游如惠州罗浮山民宿等轻体验项目更受青睐。
“可以肯定的是,短途游、周边游依然会是主流旅行方式”,贾云峰表示,围绕着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大城市周边的地区将会成为重要的客流承载地,尤其是距离中心城区车程1.5至2.5小时以内的特色项目会受到游客的青睐。
“微度假”:“赏花经济”成亮点
清明假期,“赏花经济”再次点燃。据统计,广州市接待市民游客中,“乡村游”游客共计262.8万人次。
滴滴出行大数据显示,滴滴打车旅游景点的需求同比上涨27%。其中,在赏花踏青需求带动下,前往公园、植物园踏青赏花的需求上涨21%。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成为打车去赏花需求量Top5城市。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大湾区各地结合本土文化打造了一批独特的赏花IP,如广州海珠湿地公园融合岭南园林与传统文化打造了“汉服赏花节”、东莞清溪镇将客家山歌表演和花海打卡相结合打造了“禾雀花文化周”。
朱冰尧表示,短假期和春时节,让“微度假”特质在清明节期间十分突出。大湾区位于中国南方,春季的“花红柳绿”风景相比北方更为明媚,“赏花”式度假模式就更为突出。
被称为“花城”的广州自不用说,多个公园可以用“花团锦簇”来形容,特别是在樱花绽放的季节,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前来打卡,宝墨园、南粤苑以及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等热门景点人气颇高。
而广东其他地区为吸引游客在清明节赏花踏青,也推出诸多具有本地特色的差异化产品。比如,东莞观音山推出花神巡游的“仙侠世界”,打造清明限定的国风狂欢的广东最仙气的“花朝节”;广州长隆推出亲子家庭的“春日狂欢”,实现过山车与花车齐飞等等。
贾云峰表示,“微度假”以“48小时周边圈”为核心,例如深圳市民选择大鹏半岛的精品民宿露营、珠海游客前往横琴星乐度房车营地,强调“不出远门也能深度放松”。
朱冰尧认为,今年大湾区清明节假期旅游市场整体情况较好,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在返乡祭祖等传统行程中植入更多新旅游要素,比如,中山市地方将制作青团美食文创作为在地传统文化的手作产品进行体验和推广;二是跨区域短途游的产品内容更为丰富,比如惠州、肇庆等地利用自身生态自然资源优势,在赏花踏青的主题基础上增加祈福文化、美食体验等在地特色留住游客;三是港澳与广东的“双向奔赴”更为突出,粤港澳之间的天然亲情纽带让清明节也成为双向走亲访友和人文交流的重要时机,大湾区高铁网络也让这一需求成为现实。
路网通联助游多站
随着广东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大湾区城市之间旅游更为便捷。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数据,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车流量约767.57万车次,同比增长18.94%。深中通道车流量约17.84万车次,创历史新高。黄茅海跨海通道车流量约2.45万车次。
清明假期,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让不少湾区市民开启了“微度假”模式。
“经黄茅海跨海大桥前往江门仅需1小时,假期里,我和朋友轻松实现‘早出晚归’的跨城旅行。”来自珠海的游客陈先生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享。
为期三天的清明节假期,迭加港澳特区清明节假期与周末连休效应,与港澳相连的各个口岸迎来出入境客流高峰。
澳门特区治安警察局公布数据显示,三天清明假期澳门各口岸累计出入境人次达201.4万,日均67.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的181.7万人次,上升10.8%。
其中,访澳旅客达40.9万人次,日均13.6万人次,同比上升14.7%。当中以内地旅客为主,占73.7%,共30.1万人次。
澳门特区治安警察局表示,清明假期珠港澳通关数据反映大湾区融合效应深化,三地边检部门协同管理能力显着提升。
祭祖文化与休闲出行 “双向奔赴”的特点在粤港澳大湾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携程数据显示,清明假期,香港居民入境内地订单量同比攀升35%,深圳、东莞等侨乡凭借宗祠文化及特色美食成为港人寻根问祖的热门选择。
清明假期,经港珠澳大桥入境珠海的港澳居民数量明显增加,有效推动了珠海市旅游、零售和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据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初步测算,2025年清明假期,珠海全市接待游客104.56万人次,同比增长7.8%;实现旅游总收入6.41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香港游客、澳门游客占全部游客比重分别达15.62%及10.57%。
在“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的推动下,港澳居民自驾来珠海热情高涨,珠海充分利用与港澳毗邻的地理位置和紧密的人文联系,不断优化交通、旅游和消费服务,为港澳居民北上探亲、祭祖提供了便利。
“一程多站”联动旅游线路是大湾区基于自身旅游发展特点而制定的创新旅游形式,旨在不断融入富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以及旅游业态,体现了大湾区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和创意性,并为大湾区旅游产品注入了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涵。
贾云峰表示,自推出以来,“一程多站”联动旅游线路成效显著,获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例如广铁集团联合香港旅发局推出“高铁赏花专列”, 实现“上午广州饮早茶,下午香港看展览”的跨城体验。
“随着高速公路、高铁交通网络的全面覆盖,各地差异性文旅产品的丰富以及人们对旅游消费理念的更新,省内游甚至是临近跨省游也会逐步增多起来。”朱冰尧表示,就大湾区而言,随着深中通道和梅龙高铁以及大湾区城际铁路的逐步打通,一些新的旅游热点城市和景区开始出现,独特的在地文化也吸引更多的人愿意前往。
据悉,从2019年开始,已经历时将近6年,每年广东省都会推出多条“一程多站”精品线路,而寻根问祖、美丽乡村等主题游线恰恰是清明假期最受欢迎的精品游线。
朱冰尧表示,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和中山两座城市共谋“一程多站”的新旅游精品线路也取得较好的成果。深圳的游客消费能力较强,同时深圳的夜间经济发达,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夜游体验;而中山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选择,两城的互补性极强。同时,深中通道也将进一步加强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惠州等城市之间旅游资源的合作深度,促进区域内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更具影响力、吸引力的大湾区旅游品牌。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打造优质暖心服务体验 国寿寿险年度服务超32亿人次04-11
因大风、雷雨天气,春秋航空发布深圳进出港部分航班临时取消的通知04-11
多项旅游产品亮相第十九届贵州旅发大会04-11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来深开展文旅推介04-11
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宣布控制该国西部一城市04-11
游!东北雪期最长旅游热地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