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打通堵点,推进父母护理假落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22:32:00    



评论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这句话饱含深情与责任,是最淳朴的代际亲情表达。近日媒体报道,自3月1日起施行的《南通市养老服务条例》明确提出,“在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其子女或者其他负有赡养、扶养义务的人员需要进行照料护理的,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时间、工作安排等方面的便利和支持。老年人患病住院期间,子女每年享受累计不少于五天的带薪护理假。”在此之前,江苏省内政策要求,只有独生子女才可享受护理假。同样,贵州、黑龙江、四川、云南等地,也已将非独生子女纳入享有父母护理假对象范围。


老人生病住院的情况在所难免,不少职工有休护理假照顾生病父母的需要和愿望。推行父母护理假制度,并将实施对象从独生子女扩大到非独生子女,是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发挥家庭代际支持的作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探索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这项制度在一些地方的政策规定中已有所体现,但各地进展不一,对休假对象、休假天数、待遇的规定也有所不同,往往面临“企业不愿放、职工不敢休”的情况。推进父母护理假落实,还有多个堵点亟待打通。


加快国家层面的父母护理假立法,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明确各方法律责任和执行机制。相关法律应规定设立父母护理假,明确假期性质、天数、待遇及违法责任等;劳动监察部门等需加大对父母护理假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健康化制度的刚性和约束力。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能忽视用人单位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压力。推行父母护理假,将压力转嫁给用人单位,“以罚代管”“一罚了之”等并非良策。各方应探索“硬约束”“强支持”和“软激励”相结合的保障措施,确保职工的休假权益得到落实。比如,以个人缴纳、企业补贴、政府财政支持及财税补贴的方式设立父母护理假专项基金,为需要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对积极落实父母护理假制度的用人单位,在补贴扶持、政府项目招投标、税收减免等方面予以倾斜,形成父母护理假成本共担机制,给用人单位支持职工履行养老照护责任的底气。


用人单位则要兼顾管理制度和人文温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修订内部制度,明确护理假申请流程和待遇标准,营造法治化、人性化的用工环境,保障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建立弹性工作、远程办公等工作制度,为职工休假创造便利条件。


父母护理假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创新。随着政策优化和社会共识逐步增强,期待这一制度成为家庭养老与社会支持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发挥更大作用。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图片

文:健平(媒体人)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管仲瑶 叶龙杰


图片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TTVEOVS】获取授权

相关文章:

全国家电以旧换新突破1亿台04-13

支持助推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 全省已出台23份专项政策|四川人大之声04-11

打造优质暖心服务体验 国寿寿险年度服务超32亿人次04-11

养老机构原则上不得收取会员费04-11

打通堵点,推进父母护理假落实04-10

沪指涨1.16%,创指涨2.27%:大消费涨幅居前,近5000股收涨04-10

特稿丨美国在全球制造巨大混乱——“特朗普衰退”背后的保护主义政策风险04-09

如何更好为企业创新注入强劲动力?上海税务部门有这些办法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