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理通三迤】紧握“三化”密钥 锻造“打铁”新质战斗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6:01:00    

作者:蔡定继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一重要论断。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作出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的重要部署,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系统牢记嘱托,以“锻铁军”促“三化”建设,在新征程上,紧握“三化”密钥,淬炼“打铁”新质战斗力,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规范化破局,筑牢监督根基规范化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压舱石”,是解决“谁来监督监督者”这一历史之问的关键所在。过去“能人监督”模式存在较大局限性,监督效果过度依赖个人素质与能力,一旦监督者自身出现问题,整个监督体系便会失灵。而“制度监督”则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有效约束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在推进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宣威市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基层监督“五来”工作法,通过“院心会”“火塘会”“田埂会”等现场接访形式,推动监督力量深入基层一线,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让“小微权力”在制度轨道上运行,以规范化建设确保监督执纪执法权力行使受监督、有约束,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法治化进阶,提升履职能力法治化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生命线”,是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从“特事特办”到“纪法皆通”,这不仅是工作方式的转变,更是能力的跃迁。“特事特办”模式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不公,而“纪法皆通”则强调纪律和法律的双重约束,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既懂党纪又懂国法,能够精准运用纪律和法律两把尺子开展工作。曲靖市在“清廉云南”建设“十大行动”中,聘请“三员两者”5支队伍,构建“横向协调、纵向联动、协同治理”的清廉建设工作格局。同时,紧盯“一把手”履职用权,探索建立责任清单、权力清单、风险清单,构建明责、履责、督责、问责工作链条。以法治化建设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有效规范权力运行,防范权力滥用。

正规化重构,构建长效机制正规化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保障阀”,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的“运动反腐”模式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难以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而“系统治理”模式则以系统思维为指导,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构建长效机制,实现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构建“靶向式”警示教育体系,分层分类定制“教育套餐”,用“身边人”唤醒“梦中人”,发挥警示教育的震慑作用。以正规化建设整合资源力量,完善制度机制,堵塞制度漏洞,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实现纪检监察工作从“惩治”向“治理”转变。

规范化用“制度铁笼”取代“人为裁量”,法治化以“专业矩阵”破解“本领恐慌”,正规化让“制度引擎”驱动“长效治理”。在“三化”建设的统领下,纪检监察机关要在责任压实、能力提升、作风转变、做实监督第一职责、案件查办“通篇文章”等方面下硬功夫,以“三化”淬炼“打铁”新质战斗力,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相关文章:

中纪委驻中组部纪检监察组原组长李刚被捕04-23

【理通三迤】紧握“三化”密钥 锻造“打铁”新质战斗力04-23

金融业统计制度持续完善04-22

石泉“三个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04-21

震撼开演!《生死倒计时》全省巡演首站登陆文山04-19

翠湖公园栖息鸟类过百种,22日来看百鸟科普展04-18

共探水文化遗产保护新机制!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利用框架协议签订04-18

法治日报:城市治理不能“随意改色”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