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仇晶 济南报道
山东作为民营经济大省,近年来通过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省民营市场主体突破1400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98.9%;民营经济增加值达5.1万亿元,以51.7%的GDP占比撑起了山东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4月1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坚定发展信心 勇担时代重任”民营企业家系列记者见面会的首场活动,围绕“积极创新创业 实现高质量发展”主题,邀请民营企业家代表讲述他们以创新突破开辟发展新路的生动实践和奋斗故事。

这些民营企业家代表分别来自新材料、医疗健康、人工智能、锻造行业。尽管深耕领域不同,企业规模不同,行业突围“打法”不同,但与记者的问答之间,四位企业家却展现出相同的“企业家精神”——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的开拓精神,以实业报国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
在现场,记者深刻感受到,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先锋队、推动产业改革的主力军,它们通过差异化发展路径,共同构建起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元生态,挑起山东经济的“大梁”。

泰安汉威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孙桂彬
定力——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面对记者关于外贸环境对产业转型挑战的提问,泰安汉威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孙桂彬以北宋诗人苏轼的诗句作答,道出了民营企业的破局智慧:“我们信心不变,积极应对,拥抱变化。”
在美方发起贸易战的惊涛骇浪中,这位山东民营企业家何来如此定力?
这源于十五年如一日的主业深耕。
从南京转战泰安创业至今,汉威集团从一家年轻的精细化工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多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细分市场,企业8项产品的市场份额达到了国内第一、全球前三,累计服务全球5000多家客户,形成了技术和市场双领先优势。
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这一点上,孙桂彬深有体会。用于涂料油漆、高端润滑油的异辛酸产品,曾经在我国主要依赖进口。汉威集团在工艺研发上另辟蹊径,创新了品质更好、更有竞争力的工艺路线,不仅获得了国家单项冠军产品,满足国内需求,更反向出口国际市场。
凭借这股“不向困难妥协”的劲头,汉威集团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产品在全球的综合竞争力。孙桂彬说:“我们的氯化胆碱、碘系列产品,从后来者成为领先者,靠的就是做强主业的信心、决心和行动。”
如今,面对全球贸易格局重构,汉威集团以“双循环”破题:对内强化自主创新根基,对外推进市场多元化布局,分散风险。
“无论世界怎么变,开放与合作始终是主流。”孙桂彬对未来充满信心,“民营企业要把握好政策窗口期,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在政府搭建的‘防护网’与‘快车道’中实现安全突围。”

唐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峰
格局——
“把胸怀报国志放在首位,将企业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结合。”
这句话是唐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峰说的。
在与媒体记者的交流中,他始终围绕“银发经济”来谈企业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目标和价值取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作出部署,我们把发展银发经济作为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的重大机遇。”张新峰认为,民营企业家要自觉服务国家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已超2.8亿,但银发用品市场存在结构性失衡:海外产品超4万种,国内仅4000余种,且进口产品价格门槛让许多老年人望而却步。
张新峰介绍:“为了亿万老人的福祉,我们决心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做老百姓‘看得到、买得起、用得好’的银发用品。”
为了这一目标,唐派集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扩大康复辅具及银发用品的种类,增加老年消费供给,目前旗下医仑特品牌已经整合国内外银发用品2000多种,涵盖生活辅助、养老照护、康复设备等全场景银发用品,其中18类产品入选国家《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居全国第一位。
更具突破性的是,唐派集团在国内率先构建“银发经济中心+养老适老展示中心+养老助老生活服务站”三位一体的银发消费新场景。同时,为了让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银发用品,还用数字化手段打造“一站式银发用品和适老化服务供需平台”,在全国建设100多个社区嵌入式养老助老生活服务站,同时持续为低收入和困难老人提供免费辅具。
在不断努力下,唐派集团助力普惠养老照进现实,体现了民营企业的责任担当,更成为民营企业将发展齿轮嵌入国家战略主轴的一项成功实践,放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价值。

极视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陈硕
前沿——
“以中国式创新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新范式。”
这句豪迈的话,出自记者见面会上最年轻的民营企业家之口——极视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陈硕。
这位“90后”总裁,已经在人工智能行业工作10余年,不仅带领团队逐步成长为“独角兽”,其个人还获得了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等荣誉。
陈硕的创业经历颇具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代表性。学生时代,三个青年凭借对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态势的感知和洞察,预感到人工智能将会应用于千行百业,于是开创了“算法商城”模式,通过开放的工具和平台将全球开发者汇集起来,开发出成千上万种算法和场景,有效降低了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门槛。
除了敏锐抓住了产业初创期的机遇,陈硕和团队还抓住了产业深入应用的服务机遇。“人工智能需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能释放最大价值。”于是,他们把目光聚焦到了山东。
这里拥有齐全的产业门类与应用场景,还有着良好的营商环境。在2021年深化山东与港澳台合作推进会上,极视角总部作为省重点项目落地青岛。自此,企业迈上高速发展快车道,人工智能算法和平台工具服务政企客户超过3000家,并持续助力省内龙头企业参与“人工智能+”行动,协同打造数字车间、数字工厂、数字产业链。
“人工智能进入2.0时代,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正深入改变产业发展范式。”当前,陈硕再次瞄准产业变革的突破机遇,全力攻关以多模态大模型为基础的完整工具链体系,在填补省内相关领域产品空白的同时,加速融通AI产业链上下游,助力构建AI产业的“创新飞轮”。
年轻的极视角用其前沿视野,坚信中国企业的场景优势遇上原创技术突破,必将催生AI发展的新范式,从胶州湾畔出发,书写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新版图。

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玉和
科技——
“要想向上突破,就要向下发力。”
2022年,一个直径15.673米的大铁环,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这个大铁环学名核电支撑环,自重155吨,一体成型,没有一道焊缝。这是山东的民营企业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为我国四代核电制造的巨型锻件,代表了核电锻件的最高技术水准,是实至名归的“大国重器”。
其实,出自伊莱特的“大国重器”还有很多。例如,高温气冷堆用整体锻造筒节、国产首台3500千焦打桩锤用替打环、直径13.8米级整体轴承用锻环、210吨级回转窑轮带等高精尖产品。其产品服务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4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认证供应商。
一家民营企业如何摘得锻造工艺塔尖的桂冠?
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玉和表示,关键在于科技创新,“锻造是各类高端装备核心部件的基础成型工艺,面对像核电、海洋工程、航空航天这些高端市场,要想向上突破,就要向下发力,俯下身去研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这些基础科学。”
为此,伊莱特在2015年、2024年,分别与中国科学院李依依院士、李殿中院士签署合作协议,构筑双院士科创引擎。同时,投资11亿元建设超大装备核心部件事业部,向世界最大自由锻压机与轧环机发起攻坚。
“今天,我们国家已经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企业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老想摸着石头过河,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大的格局。”高玉和表示,企业要想在主业上有突破,就必须敢于去行业最前沿的地方探索,锻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工业丰碑。
支撑——
“山东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沃土!”
“创业这些年来,感受到山东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非常明显,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唐派集团CEO张新峰以行动投票——在济南建立了运营总部,投资建设了三个生产基地,将企业创新发展融入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进程之中。
汉威集团董事长孙桂彬,这位外省企业家扎根齐鲁15年,他用三个“心”字形容自己在山东创业的感受,“我深刻感受了山东优渥的综合条件和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切身感受到了省委多次要求的让民营企业更有信心、更加顺心、更感舒心。”
山东作为装备制造业大省,强大的产业聚集效应,助力伊莱特这样的装备制造企业蓬勃发展。伊莱特总裁高玉和感慨:“各级政府特别关注我们风电产业链的营商环境提升,多次召开专项会议,听取我们产业链企业的诉求和建议,结合山东海洋大省的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地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好措施,不断推动山东风电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在青岛的科创海岸线上,极视角总裁陈硕搭建起港澳创业青年北上的“首站枢纽”,“作为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的代表,我们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向更多港澳青年推介山东的就业创业政策,帮助他们融入山东,让山东能够成为更多港澳青年来到内地发展的第一站,带动更多的港澳青年拥抱内地、共赢未来。”
如今,山东持续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优环境、更好条件,“筑巢引凤”构建吸引民营企业的强大磁场,助力更多民营企业在时代浪潮中以硬实力把握主动权,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书写出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创业实现报国担当的骄人答卷。
相关文章:
前2个月贷款余额达7712.4亿元!内蒙古持续加大这项投入→04-13
美锦能源资产重组告吹,大股东陷债务危机99.7%股权质押,子公司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04-12
入脑入心学 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04-12
东兴数字经济混合发起A净值上涨6.54%04-12
山东省金融助力体育产业专项行动启动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