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阿斯利康一季报:中国区收入18亿美元,ADC药物驱动新增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7:5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4 月 29 日,阿斯利康发布 2025 年一季度财报,营收 135.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其中产品销售 额达128.75 亿美元,同比增长9%;研发投入 31.5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

根据财报,今年一季度阿斯利康在美国收入 56.46 亿美元,同比增长10%,占总营收的 42%;中国区收入 18.05 亿美元,同比增长5%,占总营收的 13%。目前,中国是阿斯利康继美国、欧洲后的第三大市场。

观察中国生物医药生态体系的演变,不难发现,过去几十年间,它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回溯早期,众多中国企业主要扮演快速追随者角色,其药物研发活动多集中于模仿,诸如仿制欧美药品,或仅对药品中的某个细微成分进行微调。紧接着,这些企业步入了挑战重重的时期,资金与研发投入的巨大需求成为了它们难以克服的难关,从而阻碍了创新的步伐。

然而,近年来,中国企业开始展现出发现新药物靶点的能力,并提出了创新的药物和疗法。

当全球药企在中国市场遭遇"成长的烦恼"时,阿斯利康的财报折射出跨国巨头转型的典型路径:从政策博弈的被动应对者,转向生态共建的主动参与者。这场创新与速度的耐力赛中,中国市场的价值坐标正从"增速优先"向"质量重构"演进,而阿斯利康能否将研发转化率转化为可持续增长动能,将成为观察跨国药企在华进化的重要样本。

寻找增长新引擎

梳理阿斯利康的财报可以发现,分疾病领域来看,肿瘤领域给阿斯利康贡献了 56.43 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13%、CVRM(心血管、肾脏和代谢疾病)领域给阿斯利康贡献了33.22 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13%,呼吸与免疫(R&I)领域给阿斯利康贡献了20.84 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13%,疫苗和免疫疗法(V&I)领域贡献了2.25 亿美元,罕见病贡献了20.42 亿美元的收入。

分产品来看,Farxiga(达格列净)以贡献了20.57 亿美元收入,成为阿斯利康最畅销药物。Tagrisso(奥希替尼)则贡献了16.79 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8%位居第二。而ADC 药物德曲妥珠单抗增长势头强劲,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为10.86 亿美元。

德曲妥珠单抗于2023年2月在中国首次获批上市,不到2年时间,已接连获批了单药治疗既往接受过抗HER2药物治疗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或既往在转移性阶段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治疗的,或在辅助化疗期间或完成辅助化疗之后6个月内复发的HER2低表达(IHC 1+或IHC 2+/ISH-)晚期乳腺癌患者以及单药治疗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治疗方案的HER2阳性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德曲妥珠单抗成为阿斯利康增长最快的单品。其成功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适应症快速扩展。自2023年2月在中国获批后,该药物已在乳腺癌、胃癌等领域拿下三项适应症,覆盖HER2阳性及低表达患者群体,打开更广阔市场空间;二是中国政策红利。国家药监局对创新药加速审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政策,助推ADC药物快速放量。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ADC研发与商业化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

智慧芽统计分析,全球进入临床阶段的ADC靶点中,HER2占比超过20%,获得第一三共、罗氏、辉瑞等海外大药企的青睐,已有3款产品率先获批上市。其中,第一三共的DS-8201在乳腺癌Ⅲ期头对头临床试验中成功超越罗氏的T-DM1,标志着HER2靶向治疗新时代的到来。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国内HER2 ADC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预计从2022年的6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84亿元,CAGR为39%。

但行业竞争加剧,也有企业提前“离场”。荣昌生物此前公告“HER2阳性乳腺癌ADC市场竞争格局出现了显著变化,未来TAA013在同类赛道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和潜在商业价值远低于早期规划的市场预期”终止研发。

“阿斯利康在ADC领域的布局不止于此。通过收购/合作(如与第一三共的战略联盟),其管线已覆盖TROP2、HER3等靶点,未来有望形成ADC产品矩阵,对冲单一产品风险。”上述分析师说。

以商业化策略守住护城河

医药研发是个耗期长且风险大的行业。而在当下的环境下,企业在研发资源投入时,也需要更加精益化地评估管线的商业前景和投入产出。

梳理各家跨国药企财报不难发现,现阶段,在国内药价下行、融资通道不畅、国际市场地缘政治风险增大等背景下,我国药企正在重新思考战略、调整产品组合、积极探索创新营销模式、开拓国际化业务以展望下一个十年。在此期间,跨国药企已成为中国医药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不过,在当下,跨国药企已经逐渐走出了“黄金十年”的辉煌期,急需寻找新增长点。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制药巨头在专利到期、市场竞争和政策压力下,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业绩分化。有的企业凭借创新药和新兴市场增长维持韧性,而有的企业则因成熟产品收入下滑面临短期挑战。

而尽管面临中国医药行业深度调整期的挑战,阿斯利康的解决方案是聚焦创新,与本土加速BD合作。近日,阿斯利康接连宣布与石药集团、映恩生物和银珠医药3家本土生物医药公司正式签署临床研究合作协议,探索奥希替尼与不同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联合治疗的潜力。

其中,与石药集团合作研究,旨在验证奥希替尼与JMT101(EGFR单抗)联用的疗效;与映恩生物合作研究,探索奥希替尼与DB1310(HER3-ADC)联用的潜力;与银珠医药合作研究,探索奥希替尼与YZ008(小分子免疫抑制剂)联用的潜力。

谈及目前中外BD合作趋势,前述分析师认为,当前的大外资越来越倾向于早期介入中国的创新项目。这也是由于中国的药品研发领域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市场潜力巨大。早期投资不仅能够获得更具性价比的资产,而且能够抢占市场先机。

不过,早期介入并不代表低风险,尤其是在一些尚未完成临床验证的项目中。外资通常会关注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以及企业的执行能力,特别是在审批、合规、监管和市场准入方面的能力。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进行License-out时,除了需要具备高质量的研发管线外,还要在这些方面做好准备,特别是在法规应对、市场验证、合规性等领域,要提前布局并构建强大的执行团队。”该分析师认为,关键的成功要素包括加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合规团队建设、提高产品的临床数据透明度以及不断完善临床开发路径。同时,企业在估值谈判中也要明确技术的市场价值,并在早期就做好产品的全球化视角,以便在与外资的合作中占得先机。

BD合作可以有效为中国企业打开国际市场,也可以帮助跨国药企较大程度规避专利到期带来的市场损失,而但要确保双方交易成功,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法规合规、市场验证等关键环节,同时要在估值谈判中合理平衡技术价值与市场风险的差异。

阿斯利康的财报印证了其在“专利悬崖”前的未雨绸缪:通过ADC药物打开新增量,以多元化管线平衡风险,并借力中国市场实现全球化纵深。然而,面对ADC赛道无序竞争、生物类似药围剿,其仍需以更快的创新迭代和更灵活的商业化策略守住护城河。未来2-3年,阿斯利康能否将临床管线转化为可持续的营收引擎,将是决定其能否跨越周期的关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阿斯利康一季报:中国区收入18亿美元,ADC药物驱动新增长04-29

格力电器去年净利润超300亿!董明珠薪酬1437.2万元,可分红2亿元04-29

COMEX黄金期货涨1.83%,报3358.9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涨0.21%,报33.08美元/盎司04-29

中国石化年产3万吨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 助力新材料产业升级04-29

国庆节或无烟花可放,美媒画了一个没有“中国制造”的“家”04-28

4月28日体彩中奖号码 超级大乐透开出4注一等奖,每注1000万元04-28

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而不懈努力——写在全球安全倡议提出三周年之际04-28

世锦赛第2轮战报:12-13,1-7,2-6,中国选手1出局2领先3落后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