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集就包括洗银水失窃案、眼角膜失窃案、进货款失窃、文物偷窃案……大案小案相互交织在一起,环环相扣。对观众来说,看《黄雀》的过程更是一堂生动的“反诈防扒课”,在外出行,你应该注意什么,警惕什么?

《黄雀》构建的江湖
火车上,猥琐男摸上了熟睡女乘客的腿,事情却没那么简单;假扮成乘务员夜间检票,其实是到被窝里偷东西;还有把人拐卖后打至残疾逼迫其乞讨,这些都是我们曾经关注过的新闻事件。在电视剧《黄雀》中,故事就从人潮涌动的2004年荔城火车站开始,这里既是无数人旅途的起点,亦是欲望与罪恶滋生的暗角。
剧名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剧的切入角度很吸引人,是从“反扒警察”的视角来讲述警察与小偷之间的对峙与攻防,这无疑补全了国产警匪剧的某一块空白。《黄雀》不仅展示偷窃手段,本地贼和外地贼之间还有不同的江湖生态。剧中描写了各种贼,有散贼、有过路贼、有团伙作案、也有被贼奉为祖师爷的地头蛇,原来贼之间也有鄙视链。除了展示小偷们赖以为生的技术手段,《黄雀》还从市井维度构建起他们赖以生存的江湖秩序。
对这个群体的刻画成为剧集亮点,反而令反扒警察“黄雀”这条线被比下去,所以也有评论认为,《黄雀》还差了一口气。这个问题跟《狂飙》类似啊。或许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影视剧放弃了特意拔高某个群体,也不再执着于将反面人物极尽踩踏,才让我们看到真实的生活,看到了普遍的人性。张楠

以小见大很新鲜
一个神秘的死亡揭开一桩惊天大案,一次普通的抓捕牵扯出连环谜案,这样的套路在国产刑侦剧中很常见,虽然吸睛但看多了审美疲劳。《黄雀》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目光没有放在各种充满血腥、悬疑色彩的大案,而是讲述“小恶”,与警察对战的不再是穷凶极恶犯罪者,而是职业扒手团。
从一个震惊接着一个震惊的凶杀大案到发生在市井街头的扒窃小案,《黄雀》为观众构建了一个迥然不同的刑侦剧背景板,主创通过讲述发生在市井生活中的一个个案件让观众看到推进社会治安过程中的真实情况,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扒窃团伙成员的形象塑造,他们作恶,但并非穷凶极恶,他们的“小恶”是自身面临的困境造成的,比如黎小莲这个角色,白天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晚上变身扒窃团伙的“军师”,究其坠入犯罪深渊的原因又令人唏嘘同情,她的弟弟瘫痪后面临天价医药费,黎小莲走投无路最终只能选择和扒手头目佛爷合作换钱,最终成了犯罪团伙中的一员,黎小莲的形象在黑白之间,其人物的复杂性恰恰折射了缺乏保障迫使良民作恶的社会问题,超越一般的正邪较量好坏对决,这样的灰色人物是《黄雀》最值得反复咂摸之处。 沈昭

“黄雀”飞得有点歪
《黄雀》算是在国产剧中开辟了新赛道,通过反扒题材来展现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演员表现和市井氛围都还可圈可点。
探案主题的剧集很容易陷入悬浮的“神探”套路,《黄雀》中倒是有扒手惯用的“刀片割包”、“声东击西”等传统偷盗手段,还有“案中案、局中局”,观众跟随着反扒警察的视角,在瞬息万变的“站台江湖”中感受那份“与贼竞速”的惊险与刺激,倒是有不少可看性。
当然了,如果只有案情而不见人心,那剧集也是空心的。《黄雀》中反扒警察在追击真相的过程中,除了猫鼠游戏,更是直面利益链条背后的人心,也就有了悬念,更为抓人。
尽管存在叙事瑕疵和逻辑漏洞,但《黄雀》对职业剧的探索还是值得肯定。若追求紧凑烧脑的刑侦风格,可能会失望;但若是能接受一定戏剧化处理,仍不失为一部风格鲜明的悬疑之作。正如网友所调侃的那样,“螳螂和蝉打得热闹,但黄雀飞得有点歪。” 孔小平
校对 盛媛媛
相关文章:
MM三人行|到底谁是《黄雀》?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