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实景式沉浸版越剧《槜李传奇》:乡土情怀与戏剧创新的交响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7:32:00    

潮新闻客户端 王小燕

4月5日晚,浙江嘉兴南湖区新丰镇民丰村的槜李草堂内,由戏剧艺术家吕建华编剧的实景沉浸式越剧《槜李传奇》正式上演。

没有华丽的剧场,也没有炫酷的舞美,专业演员和村民们在槜李树下,共同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演出结束,观众席掌声雷动,一位七旬村民感慨道:“这戏演的不光是历史,也有我们自己的故事啊!”

打破“第四堵墙”,戏剧形式的本土化创新

越剧《槜李传奇》以春秋吴越争霸为背景,讲述了发生在嘉兴的范蠡与西施为家国大义牺牲小我的传奇。与传统越剧不同,该剧将舞台搬进槜李园中,观众围坐果树间,演员在田埂、湖畔、草堂的实景间穿梭表演。

“实景演出让戏剧回归生活本身。”作为该剧的编剧兼艺术总监,吕建华透露,此次创作他摒弃了传统镜框式舞台,设计“实景沉浸式动线”,让观众随角色移步换景,甚至参与互动。

村民俞金根大伯在“槜李红了”一幕中扮演反抗吴军的果农,他笑道:“我种了一辈子果树,今天还能用槜李来演戏,太过瘾了!”91岁的丁正明爷爷说:“我已经几十年没有看过戏了,今天不光能在自己村里看戏,还让我坐在第一排,这是我想也不敢想的事,我一连来看了两夜。”

这种“村民演戏村民看”的模式,不仅拉近了戏剧与生活的距离,更让艺术成为乡土记忆的载体。

就地取材:从“文化符号”到“民生密码”

槜李,既是嘉兴的千年名果,也是嘉兴最早的古地名,其果顶的“西施爪痕”传说被巧妙融入剧情,只见扮演西施的演员袅袅婷婷上前,从树上摘下果子轻掐果皮,演绎“西施掐痕槜李”一幕,引来观众席传来阵阵惊叹:“槜李的指痕就是这么来的”。

剧中,槜李更是成为越国精神的象征——村民以种植“西施红”槜李暗中支持复国,西施临别掐果寄情,范蠡归隐后以槜李赠别乡亲。

“槜李串起了历史、风物与人性,它是这部戏的灵魂。”导演严旻操说。

这一文化符号的挖掘,带动了现实中的资源整合。民丰村以槜李为媒,开发文创产品、打造主题旅游;村民角色由当地村民扮演,道具取材于田间农具,连“吴越战场”的布景也借用了村口的门楼。吕建华坦言:“乡村戏剧的核心是‘就地造血’,用最朴素的资源讲最动人的故事。”

戏剧人的乡土情怀:从“回归土地”到“反哺土地”

今年76岁的的吕建华,人生轨迹与嘉兴民丰村紧密交织。1969年,他作为知青在这里插队,创作出获奖小戏《一棵稻苗》,由此走上戏剧之路。50年后,他放弃城市悠闲的退休生活,回到民丰村学习种植槜李树,并决心“用戏剧回报这片土地”。

“老师顾锡东教导我‘为观众写戏’,而我的观众就在这里。”吕建华说,创作《槜李传奇》时,他邀请了不少当年一同劳作的农民伙伴参演。70多岁的村民阿甫在后台看到最后一场扮演船伕,送范蠡与西施“泛舟五湖”时,笑称:“老吕的戏里,有我们年轻时的影子。”这种情感联结,让戏剧超越了艺术本身,成为一代人的精神纽带。

破圈与共生:戏剧激活乡村文化自信

首演当晚,有观众带着孩子从杭州赶到嘉兴,追完了这场与众不同的沉浸式越剧。演出的最后一幕,西施和范蠡泛舟五湖,渐渐远去,小朋友挤在村民之中,一直在岸边依依不舍地等候着。终于等到扮演“西施”的张羽萌回到岸上时,她羞怯地上前表白:“姐姐,你演得太美了,原来越剧这么好看!”

当晚,村民田英激动地说:“以前觉得越剧是演给城里人看的,今天才发现,它也能讲我们祖辈的故事,我们也能看得津津有味。”这些恰是《槜李传奇》最深刻的隐喻:戏剧不是高悬于庙堂,而是扎根泥土,生长为一座连接历史与当下、艺术与生活的桥梁。在这里,每一位观众都是戏中人,每一寸土地皆是舞台。

《槜李传奇》的首演,让很多人看到了“戏剧+民生”的可行性。没有财政拨款,演出经费靠众筹;没有专业院团,演员队伍由省内外专业青年演员和当地一生热爱越剧的老演员、票友和村民组成;导演严旻操脚伤未愈,仍坐轮椅指挥排练……这群戏剧人的坚持,让这部创新越剧幻化为一张“文旅新名片”。

新丰镇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剧计划走向全国,并开发“槜李文旅线”,让戏剧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剧协副秘书长、杭州文广集团编导,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马上办|还有20分钟闭馆,市民就被“大声驱离”04-15

改革“深”一度丨“清运分离”破解农村垃圾治理困局04-14

高铁一小时,浙江余杭邀你共赴古今交融之约04-14

山东美术馆临时闭馆公告04-13

嘉兴港首票进口冷链业务落地,进口水果直达“家门口”04-13

全力迎战大风 守护万家灯火04-12

港口精神碰撞运河文脉,舞剧《东方大港》点燃杭城观众04-11

​退役军人李军:以“频”为媒 架起乡村振兴“致富路”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