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章丘传统村落连片保护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5:27:00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激活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内生动力,使其真正转化为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针对这一问题,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乡村筑梦师”团队自2023年9月起,开展了“章丘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调研”活动,聚焦章丘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通过田野调研与社会创新实践,为传统村落连片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解码历史基因:从文明摇篮到保护困局

章丘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4500年前的龙山文化。随着近代交通与产业结构的变革,传统村落的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古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较大挑战。自改革开放以来,章丘依托齐长城文化廊道、齐鲁古道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多个村落成功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形成了以古建筑群、历史街巷及非遗项目为核心的文化保护区。

尽管已有一系列保护措施,调研团队在实地走访时仍发现,保护区内存在着古建筑修缮资金匮乏、非遗传承出现断层、规划执行碎片化等问题。部分修缮后的古建筑使用效率较低,文化资源的“沉睡”现象依旧广泛存在。

破题保护困局:四方协同重构治理逻辑

团队分析了章丘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区内“保而不用”的现实困境,认为破题的关键在于提升政策协同、强化村民参与,并发挥高校在技术与智力上的支持作用。为此,团队提出构建多方协作机制,即通过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旅开发,推动村民合作社建设,实现共建共享,同时联动高校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方案。

在部分试点村落,传统技艺转化为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借助数字化手段增强互动性,非遗传播渠道也进一步拓宽,带动了村民增收。实践表明,只有打破“静态保护”的旧思维,推动文化遗产走向“动态传承”,才能真正实现其活化与利用。

学术落地生根:成果丰硕遍开花

团队的调研不仅停留于田野实践,更转化为丰硕的学术与实践成果,真正实现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目标。围绕古村文化遗产活化与数字化保护,成员们撰写多篇学术论文,并在全国性学术论坛上作主题报告,与业内专家交流探讨,获得广泛认可。此外,通过参与的乡村规划设计项目,产出一批优秀方案,为山东传统村落的产居融合与文化振兴提供了实践模板。从田野到学术,再从学术回归实践,这一全链路的探索过程,不仅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展望连片保护:助力古村焕新生

调研成果已提交相关村落参考,试点村落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村民收入与游客流量的双提升。在章丘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区,这些沉睡的文化遗产正在被重新定义——它们不仅是承载乡愁的历史记忆,更是驱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在推进以文化为魂的振兴实践过程中,通过政、产、学、研多方协作的创新模式,这里正在完成从静态“保护”到动态“活化”的质变飞跃。古老的石墙院落里传承着文化基因,创新的业态培育中跃动着时代脉搏,这片土地正在书写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的生动范本。

(山东建筑大学 陈一啸、谢堂华、王江)

相关文章:

青岛2025沙子口鲅鱼节开幕 以鱼为媒传承孝道 推动文旅消费升级04-13

新华视点丨科创产创融合 “智造”开启快车道——陕西宝鸡传统制造业转型观察04-12

2025年广东艺术工作怎样推进?这个会议给出三大方向04-12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来深开展文旅推介04-11

雄安新区:万亩梨花海 唱响文旅融合新乐章04-11

总投资5000万元!和龙大洞遗址华丽蝶变04-11

大学生制作短视频推介巴蜀文旅04-11

​退役军人李军:以“频”为媒 架起乡村振兴“致富路”04-10